与乡愁对话 青年作家陶凯龙到海城亲兴民俗馆进行文化交流
中国公益在线讯 (公益记者 刘兴明 李国鑫) 民俗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即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是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青年作家陶凯龙近日应黑嘴鸥保护协会社会实践学校邀请前往辽宁省海城市亲兴民俗馆为盘锦市高中学生网络录播讲述东北民俗文化,以实际展品及民俗馆内复刻的东北民居等场景以故事等形式讲述几千年来东北民俗文化的变迁及历史背景。
推开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响堂管理区箭楼社区的亲兴民俗馆茅草屋大门,民国时期的婚床、长凳、古老的衣柜、木箱,不同年代的收音机、曾经家中常备的瓷茶缸、瓷脸盆……各种年代的老物件琳琅满目,让人感觉仿佛是穿过了一段时光隧道。
据亲兴民俗馆馆长姜奇兴介绍,民俗馆一共有三千多平,其中建筑面积达到一千多平,以前是他家的花窖,三年前,他将花窖改成民俗馆(复刻东北民居较多),将自己多年来搜集和珍藏的“宝贝”搬到这里。“现在这里展示的有几千种,但这不是全部,家里库房还有很多,全部加起来,能有上万件。”为了搜集这些民俗物品,姜奇兴走遍了海城的山山水水和村村寨寨也花光了积蓄甚至债台高筑,但他无怨无悔。
“现在看到这些东西,就好像一下子回到三四十年前。”如此众多的馆藏,会说话的历史文物,尽管不是价值连城,但是每一宗每一件都留着历史的印痕,都记载着一个个故事,一个个社会的变迁和一代又一代的乡愁和文化传承。
此外,民俗馆除了免费向大家展出万余件老物件外,周末还免费提供讲座,讲座包括传统文化、海城历史文化,以及茶艺和书法绘画等。
“这些记载海城民俗文化的老物件不应该是我的私藏,把它们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发扬和传承海城民俗文化,这也算是我对社会的一点小贡献和为儿孙留下的精神财富。”
作家范彧撰文写道:那浓郁满族风情的民居,让人一下子跨越了几个年代,那些早已消失的记忆在这里复原鲜活。从三十年代的记忆,到五十年代的红火,至七十年代的突变,追八十年代的生机。推开厚重的木门,盘腿在土炕上,看着地下的箱子柜,时代变迁的痕迹就留在了这几间民居中。推开上下两扇的窗户,雕花的格子糊着洁白的窗户纸,下边玻璃上曾经的窗花就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向往与憧憬。看着那古朴的摇车,仿佛耳边就想着母亲哼着的摇篮曲;那淳朴厚重的炕桌,围着一家几世同堂的天伦之乐;那炕上的烟簸箩,留着奶奶叼大烟袋的记忆;那笨拙的乌拉鞋,写满了童年天真美好的回忆。
曾著有东北民俗文集《那年那月乡村纪事》的北京青年作家陶凯龙在讲解民俗藏品的同时也被亲兴民俗馆馆长姜奇兴事迹所感染,表示会助力为民俗馆打造非物质文化以及宣传推广。
作家范彧、书画家任传令、天津诗人阎培举、黑嘴鸥保护协会社会实践学校校长杨柳、亲兴民俗馆馆长姜奇兴等陪同并交流民俗文化。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 2025-03-28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与垫江县开启全方位产教融合
- 2025-03-24“牡丹花开 匠心归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校园青年非遗
- 2025-03-21300+名企,10000+优质岗位,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春季双选会助
- 2025-03-21新学期的洛科与非遗撞了个满怀!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举办非
- 2025-03-10南京三奇国易馆组织阳明心学泰州学派研修之旅
- 2025-03-10“非遗武术公益行”点亮特殊儿童成长之路
- 2025-02-09遵义海龙随拍”:数字乡土的诗意重构与乡村振兴的影像民
- 2025-01-10义诊送给接粥市民
- 2025-01-08中央特科功臣陈昌祖源世系考略
- 2025-01-02天津滨海:一杯姜茶为新年增添色彩
港澳要闻

时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