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心系中国滨海潮间带生态问题的环保者任增颖
中国公益在线(公益记者刘晓刚)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任增颖开始关注自然,从最开始的观鸟,到想方设法保护鸟类的栖息地、觅食地和繁殖地。近20年来,她一直在与“各类鸟事”和海洋江豚保护的事情打交道。
从2000年10月至今,任增颖一直没有间断的是自我改造学习,从书本上到调研现场中,再向前辈老师们学习。2006年她发现,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总是泡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进行环保宣教,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尽信书不如无书”,于是她便开始了持续15年的自费独立调研和关注生态环保现场之路。
(在泰山调研留念)
持续对滨海潮间带、天然湿地的生态之殇进行现场调研
在2015年之前,任增颖的镜头视野里一直是如下的现场:滨海湿地潮间带的损毁;一些自然保护区内被无度进行旅游开发;海洋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填海现象层出不穷,各种海洋污染事故频发。
作为诸多天然湿地生态破坏以及海洋污染的见证者,任增颖只能保持缄默。这种沉默,蓄积成力量,终于在2010年的春天忍无可忍。2010年的6份环评报告最后同一句话,“经过处理后的达标B20类污水经神仙沟入海”激发了“神仙姐姐”的斗志。
于是,她一个人扛起“同饮黄河水,共思渤海湾”这面旗帜,为环渤海湾和黄三角湿地代言。当时,那些新建在天然湿地里的化工园区的污水经过简单处理后会排入渤海。渤海藏污纳垢的生命历程中又多了一些悲哀。抢时间成了“神仙姐姐”代言的前提条件。她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用理性的方法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和关注。
大概从2010年3月份开始,每当静下来听《多情的土地》这首歌的时候,“神仙姐姐”经常会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痛定思痛,擦干眼泪之后的任增颖在围绕着“黄河”“渤海”这两个关键词,依然不断前进着各种努力。
2010年8月12日到2019年11月6日,任增颖连续9年参与了由北京绿家园组织的“黄河十年行”的大型黄河流域生态考察。为在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入海口的考察带路,她多次参与解决实际问题。
2011年12月份,她参加了北京绿家园组织的“江河十年行”的大型流域生态考察,在云南三江并流区进行调研,亲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之美和痛。
为了能够了解更多的现场,任增颖自费去了国内的一些典型的天然湿地类型及海岸带进行调研。近10年来,“神仙姐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20多个省份的诸多海岸带及湿地生态水环境现场留下了足迹。
(组织运动员进行海水江豚保护宣传)
从海南的海岸带到福建闽江入海口湿地、福建宁德海岸带,到上海崇明岛湿地、长江入海口、江苏扬州宿迁京杭大运河水系、浙江钱塘江、杭州西溪湿地、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青海湖、云南滇池及三江并流区、黄河发源地、内蒙古乌梁素海、辽河口湿地、大连南部海岸带等等,她都进行了现场深度观察和思考。
在任增颖的脑海中,一直呈现着中国地图及山东地图。放眼望去,中国从西往东有长江、黄河两大天然水系,从北向南是京杭大运河人工水系,眼前是渤海湾和辽东湾。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对家乡的关注自然是更多的。关注环保20多年来,任增颖的脚步遍布山东沿海各地海岸带,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随处都留下了她的痕迹。
自2018年4月到2018年12月初,她每个月要沿着大连南部海域小平岛到棒棰岛的区间的附近海岸带进行四次现场生态调研,主要在星海公园、星海广场、付家庄、老虎滩海洋世界、棒棰岛附近进行东亚江豚保护的现场宣传。2019年2月到2019年12月,她每个月要根据情况去大连南部沿海的现场两次,并多次到大连旅顺老铁山、仙浴湾等附近海域,用镜头记录着当地的生态问题及变迁。调研的过程,是去伪存真的过程,任增颖更愿意接近真相。书本里的一些内容,是严重滞后的,而现场是真实而残酷的。
2003年之后就是全国最大的环境生态信息网湿地版版主的任增颖,对湿地保护的探究特别用心。神仙姐姐追踪着内心的方向寻访,深感时间不够用的。
2007年9月,因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任增颖当选了中石化胜利油田的“首届百优十佳爱护环境道德模范”,2008年,当选东营市“文明市民”。荣誉的获得,是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2007年9月之后,任增颖发起至今只有一个人尚未注册的民间环保组织“临澜环保公社”,目标是组织大家关注青少年环境教育、天然湿地生态、滨海潮间带生态、以及海洋生态、鸟类栖息地、河流生态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的行列中来,共同关注身边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及环境问题社会监督环节。
每当“神仙姐姐”想到有个熟人开的玩笑,“干脆把渤海湾填平了吧,那样还能造出一块新大陆,搞房地产开发”,就觉得心里难受:要是把渤海湾填平了,那中国的版图就完全改了。这是个原则问题,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
多年以来,中国沿海各地的滨海湿地潮间带已经逐步被损毁改变,原生态的海岸带已经成为最稀缺的元素,有的地方甚至自然岸线全部损毁,搞成了各种基础建设,比如“海景房”“滨海经济区”及大大小小的“港口”。
(组织志愿者进行环保公益宣传)
2018年之前的行话常说,“环保不下海,海洋不上岸。”之前的那些年,面对法律地带的盲区,滨海湿地潮间带的生态问题,任增颖只能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呼吁大家关注湿地鸟类生态栖息地的问题。实则是为了那条重要的生命线-滨海潮间带的生态安全。
一直采用理性方式介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全过程
最近15年来,任增颖一个人在做着一个团队十几个工作的事。尤其是在“同饮黄河水,共思渤海湾”的框架性方向制定之后,她几乎是没有停止过四处奔波的脚步。
“我的环保我做主”是任增颖在公众面前呈现的旗帜。在介入环保过程中,几乎完全是靠自身要求、严格自律,几乎没有时间跟基金会打交道甚至扯皮,也没有时间参加各地公益交流会,只做到自费脚踏实地埋头践行,修炼成为公益圈中“外围非主流”,非公益圈中“特殊物种”。
(组织大家进行海洋保护公益宣传)
贯穿最近10多年现场行动的任增颖,是对生态环境伦理、环境法以及国家环保法规政策的认知和解读,以及一些关键时刻一些重要人物给予的帮助和关心。
这些年,主要参与环保的过程可以归结为:首先,明确可持续运行规划;其次,媒体记者是最密切的伙伴;再次,坚持做好一线现场调研,然后是与政府打交道。具体策略实践如下:1、持续与合作媒体报道宣传环保,推动生态破坏及污染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和社会舆论,敦促当地相关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媒体合作是必须重视的环节。多年来在环保议题推进过程中,得到众多媒体关注和支持,先后跟160多位记者有过合作。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破坏问题及渤海湾污染问题,陆续有《科技日报》、《中国工业报》、《中国日报》、《法制周末》、《新华社瞭望周刊》、《中国环境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报》、《北京晚报》、《东方早报》、《时代周报》、《中国能源报》、《环境教育杂志》、《半岛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环球网》、《21世纪经济报》、《天津新金融观察报》、《香港文汇报》、《齐鲁晚报》、《蓝色快报》、《节能与环保杂志》、《凤凰网》、《今日头条》、《中国网》、《中国海洋报》、《湖南日报》、《大连在线》、《中国公益在线》、《益行网》、《世界导报》等诸多媒体进行不同侧面的报道。先后近100多篇报道和由新浪网、《检察日报》正义中国栏目、央视、上海东方卫视制作的四个相关环保公益专题片起到重要推动和传播作用,有效促进公众对滨海湿地生态价值的认知。
(“同饮黄河水,共思渤海湾”湿地保护行动)
2、不断转移阵地,把握社会公共事件放大格局,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审时度势继续做应该做的事情。针对现实中发生“邻避运动”及“群体性事件”等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公众参与问题一直保持理性态度。自2006年以来,身边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大大小小有14次之多,其中有几场事件被一些幕后操手传播谣言指向是由任增颖发起。因此,经历过一些困境,诸如被多次谈话,被调离到另外城市等等。二十年以来,任增颖便长期关注国内滨海潮间带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自2010年1月在“同饮黄河水,共思渤海湾”框架下,采用“打游击战”方式,到处寻找“作战”地点,一旦找到问题就开始深研究。
关于黄河三角洲湿地及其附近海域的生态问题是必然切入点,以黄河入海口湿地为根基,她对国内诸多滨海潮间带湿地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一系列调研。她多次深入山东沿海各地滨海湿地现场进行生态环境问题调研,取得一手资料,并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及胶州湾湿地生态保护做些具体工作。
在2015年10月5日-13日,独自对京杭大运河的流域生态进行8天调研,随后写出调研报告《京杭大运河蓝藻爆发,大运河被非法挖成大运湖》,2015年12月份,得到反馈是问题已被转交相关部门进行严格查办。
在山东沿海持续关注身边水环境污染问题,有效推动山东烟台、东营及青岛的几条黑臭水体治理。烟台夹河是烟台母亲河,从门楼水库到夹河入海口都是一直关注区域。2015年8月,因任增颖的调研报告介入,一条直排入夹河的黑臭水体治理成为该区政府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当地环保局用一个月时间对沿河道28家排污企业进行查处治理。
东营的神仙沟入海故道治理,从1999年到2005年,再到2013年,任增颖不断的想办法,终于看到了地方政府全面治理的进程。
(组织志愿者进行环保公益宣传)
青岛墨水河污染现场是2012年12月份在胶州湾做湿地生态调研时发现,在微博网络广泛传播,当时受到诸多网友关注和评论,同时引起当地政府关注。之后再去现场时,河道已经被改变、河床已经被硬化、无原生态且水体颜色还是墨黑。于是在2014年12月21日,借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正义中国”栏目对任增颖拍摄环保纪录片专访机会,在此处进行拍摄,最后《大海守望者》这个纪录片被递交到山东青岛市政府宣传及环保部门,有效推动墨水河及胶州湾湿地生态保护进程。
3、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有效沟通。一直以来,任增颖对相关政策进行认真学习,注重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向公众传播正能量。《环境法》、《海洋法》在海洋生态文明推进的当下,都是指导她前进的纲领性法律法规。
多年来,任增颖多次主动到一些地市的海洋渔业局及生态环保局进行一些对接和沟通,她也多次联系各地相关自然保护管理局反应各种生态问题,得到了一些指导和支持。中国部分环境问题,五年以来就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环保督查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有效调动了各地相关部门的能动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等理论指导下的发展方向,有效的改观了生态现状。海洋生态红线的划定、对自然海岸带的保护和重视、渤海湾整治联合行动,都让任增颖感受到了希望。
做到及时归零,从新开始,调整好心态
由于这些年任增颖业余时间在环保公益之路上的坚持不懈,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社会层面的认可,荣誉也随之而来。面对这些荣誉,她能做到的是,清空自己、一切从头开始,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必须要不断的反省自己,突破懒惰的框架。人生如同爬山,跟自己在比赛,独自爬了一些山头,再俯视,一笑而过。任增颖注重生态调研和环保践行,一直对名利看的很淡也少主动参评。
最近十多年里,在有些被动推荐的过程中,任增颖2011年入围阿拉善全国“生态奖”,2012年入围“中国绿色年度人物”评选,2014年6月当选“山东省江河卫士”,同年9月当选“全国十大江河卫士”,2014年10月入围“正义中国”人物评选。2016年6月当选“全国优秀江豚保护志愿者”, 2018年9月当选“全国十大海洋卫士”,2019年4月入围“中国海洋年度人物”评选。2020年5月再度被推荐“中国绿色年度人物”评选。
客观上讲,获奖的意义变成任增颖进行环保宣传的一种平台和途径。在众多参评人选中,她能脱颖而出的原因,只是因为“脚踏实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个长期自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民间志愿者,任增颖时刻牢记2007年9月,她当选“中石化胜利油田首届爱护环境道德模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的话:“只要对环境保护有利的事情,我会尽力而为。”
目前,任增颖正在努力推动中国海岸线上的两支国家濒危二级保护动物海水江豚的保护工作,这项公益活动已经持续进行了9个年头。推动海水江豚保护的工作中,从2012年11月23日得知网上曝出“寿光渔港20多头江猪被贩卖”的信息再到现场调研之后,她充分认识到保护沿海各地的“海水江豚”及其生境已迫在眉睫。这些年,她自费组织各地志愿者,对黄渤海海域的东亚江豚生存现状的进行调研和宣传保护。
(组织志愿者进行东亚江豚保护公益宣传)
2014年6月《以山东沿海为切入点的海水江豚保护同步行动》入围全国海洋公益项目十强。2018年9月《共同守护海水江豚的家园》晋级全国海洋公益大赛十强。
(与摄影家协会的朋友一起宣传海水江豚保护)
现实很残酷,据任增颖的完全不科学的调研方法,从南到北的中国海岸线上每年要死于非命的海水江豚数量超过3000头以上,然而各个层面依然漠视东亚江豚和印度洋江豚的存在。公众认知度极低,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不认识它们的存在,更谈不上实质性的保护。
自2018年4月份开始,任增颖在大连南部海域进行了七个月的海水江豚保护宣传及现场调研活动。2018年10月,写了篇稿件给有关部委领导,希望今后国内对海水江豚保护能从政府层面采取举措。她在参加大连国际海事博览会和大连国际海洋牧场展览会中,深感对海水江豚的宣传和保护,任重而道远。2018年10月底,她开始在各公益环保群中,呼吁各沿海城市的海洋保护公益组织共同关注海水江豚的命运。对于任增颖这个“多管闲事”的热爱大自然的人来说,最大的瓶颈是科研数据。所有的交流伙伴,几乎都建议她写篇论文,用科学的数据以理服人。可是她到哪里才能找到相关的科学数据呢?拥有四年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的经验,已经让她运用到各种环保公益活动中了。
任增颖说,海水江豚保护是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而特别提出的一个命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健全的生态系统,具体又深入的工作需要更多人参与。
2019年2月15日之后,她为斑海豹保护开始再度奔波,先后撰写发布了《让斑海豹们回家》等文章,继续推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公众传播。为了有效推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2019年4月初开始,任增颖深度参与大连第三届海洋文化节的运作。作为志愿者,她全程参与了“海洋文化节”的各项志愿工作,并借海洋文化节之力对海水江豚保护及斑海豹的保护,做了大量的实际宣传工作。
(带着东亚江豚玩偶参加斑海豹保护联盟会议)
开幕式进行了3天7场文艺演出,她设计了在大连东港舞台的现场效果,让斑海豹玩偶出现在演出舞台的前景中,与大舞台背景板的斑海豹们相互映衬,最后斑海豹形象深入人心。她在现场执行“爱我,你就抱抱我”的宣传方案,7场演出,合计超过4000多人次的公益演出阵容,共同宣传斑海豹的保护。在第三届海洋文化节的闭幕式系列活动中,任增颖参与了其运作和执行全过程,并为闭幕式的演出设计了5个主题宣传片,再次重点突出了斑海豹等海洋濒危物种的保护。
(组织大家进行海洋保护公益宣传)
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她继续参与大连第四届海洋文化节系列活动的运行,并全程参与了文化节的闭幕式,借力重点宣传东亚江豚保护。
坚持自费进行环境教育公益讲座及社会活动
2000年至到2006年间,任增颖主要从网络宣传入手,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2007年到2009年间,自费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黄河三角洲环境生态信息网”。2012年到2019年间,自费建立了“致远环保书社”公益网站。2010年12月至今,自费建立了“临澜环保公社”个人网站。
自2005年开始,她以运行线下“自然主题”教育书店的方式来进行公众传播,并先后自费在山东东营、烟台、龙口等地建立了5个环境公众交流空间的固定场所,用于对环保爱好者及青少年进行环保生态科普类图书推广和学习(但由于经费等方面原因,都已经陆续关停),其中还陆续在二十多所中小学校里进行环保公益主题讲座和捐赠环保生态读物。
从2012年开始自费运行的“绿色阅读,传递文明”公众环境教育计划,历时4个月在山东省9个地市开展了40多场民间环境教育活动。
(“绿色阅读,点亮生命”公益活动现场)
自2018年9月以后到2020年1月份疫情之前,任增颖每周末定期在大连自然博物馆的博物馆综合教室“专家面对面栏目”进行海洋生物保护公众科普讲座,主要是针对海水江豚及滨海湿地鸟类保护的相关内容。她先后50多次在大连自然博物馆及一些学校进行《共同保护海洋生物》的海洋科普公益讲座,累计青少年听众超过2000人。
(在大连星海公园进行公益宣传)
2019年5月30日,任增颖参加大连海事大学110周年校庆及大连第三届海洋文化节系列活动的《蓝色基因与航海文化研讨会》,与高校专家教授及中小学校长们30余人一起,深度探讨青少年海洋文化传播教育等相关事宜。
2019年6月5日,她全天参加生态环保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举办的“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系列宣传活动,并通过媒体进行了广泛的传播。6月6日,她参加大连市自然资源局在大连海洋大学校图书馆举办的“2019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的开幕式及系列宣传活动。
大连第三届海洋文化节的吉祥物斑海豹受到了公益演员和观众们的喜爱。在任增颖的组织之下,2000余名演员们在候场、休息期间纷纷与斑海豹玩偶合影做公益宣传和留念,为宣传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尽自己一份力量。
(在2019年第三届大连海洋文化节上宣传斑海豹保护)
她协调、外联、宣传于一身的大量实际工作,将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到大连海洋文化节的闭幕阶段。她用大量精力来参与“海洋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中,就为海水江豚保护和斑海豹保护感召更多的公众参与活动,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进行创新。她认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具体实践,而海洋治理新秩序的核心是重建海洋的共有性,即共同生存、共同资源、共同责任。
(2019年12月,在越南海滩宣传海水江豚保护)
她说海洋生态文明推进,从海洋科普教育入手,让更多的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任增颖一直相信,向善是一种力量,人类存在的价值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梳理了心路之后,20年来她一直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在环保旅途中见识了很多异域风情,还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师友。她心存感激、秉持信念的走到今天。我们能够留下来更多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精神财富。
“神仙姐姐”任增颖,在民间环保圈中,二十多年来以特立独行为其风格。为了滨海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她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她始终相信,越来越多的公众会积极参与到海洋生态文明的推进过程中,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 2025-03-24翰墨承古韵,锐意启新章——记书法新星胡玉峰老师
- 2025-03-20五行八卦点穴麻醉无痛无创接骨术传承人 王明前
- 2025-03-19学者陶凯龙应邀与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进行文化交流
- 2025-03-192025两会探寻中医魅力:中医之光和昌胜,揭秘与传承创新之
- 2025-03-13【专访】昆舞创始人——马家钦
- 2025-03-10[两会专访] 新岳养老 吴秀峰
- 2025-03-09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吴小丽:以智慧手段赋能养老服务
- 2025-03-04【聚焦两会·中医药篇】肖云
- 2025-02-18【两会献礼】国学大师钟海宁
- 2025-01-13世界著名防雷科学家|防雷科技领域领军人物——濮方正
港澳要闻

时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