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书画

公益书画家任传令:葫芦画作铸吉祥 德艺双馨艺路长

时间:2021-03-18 21:24:11 来源:中国公益在线 人气:

中国公益在线讯 (公益记者 陶凯龙 孙波)葫芦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起源于宋代,清朝康熙年间兴盛。在中国民间,葫芦素有“宝葫芦”的美誉,葫芦一直被视为吉祥物,以葫芦为题材的传统民间故事不胜枚举。古代,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葫芦上刻画和装饰的艺术称为“葫艺”。

而在辽宁省海城市就有一位被称为“辽南葫芦王之”美誉的公益书画家任传令,以葫芦画作铸吉祥。

六零后的任传令出生于辽宁庄河人,中共党员、转业军人,大海的故乡赋予他比海洋还宽广的胸怀,军营的锤炼锻造他豪爽仗义的粗犷性格。自幼酷爱书法篆刻,临摹书法家王羲之、米芾等作品颇有建树,擅长行书、篆书,对篆刻情有独钟,其篆刻作品被政要、书画名家、企业家等书画艺术爱好者广为收藏。

业余时间喜欢在葫芦上作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堪称一绝,有“辽南葫芦王之”美誉,不仅如此,其多次参与作品义卖捐助公益慈善,被中国公益在线评为“公益书画家”,兼职郭明义爱心团队沟帮子福全爱心团队书画艺术顾问。

中国书画艺术的传统语境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读画如读人,画品即人品。要做到人画合一,是很难的。有多少人经过数十年的研习,走了无数的弯路,始能寻得蹊径,或是终生未能窥见真谛,而任传令做到德艺双馨实为不易。

走近三味居书斋任传令的空间,那一枚枚精美的葫芦以及篆刻、书画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书法家的底蕴,篆刻家的刀法,文学家的濡染,工笔画家的线条,全部凝聚到他的铁笔端,一个个精湛的葫芦艺术品就此闪亮登场。

任传令的书法擅长行书和篆书,特别是对古文字的钻研可说是烂熟于心,通六书,从石鼓到金文,从大篆到小篆,许多文字的变通皆运用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任传令的诗书画印作品每一幅皆随心所致,赋予真挚情感。行书用笔细腻,端秀清新,结构多变,遒劲自然,富有情趣。其篆刻作品,章法强调疏密,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单刀切石,大刀阔斧,痛快淋漓,大有齐白石老先生那种“写意篆刻”的神韵,期间又融合了吴昌硕篆刻刀法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并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产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使他的篆刻刀法的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凸现了出来。

正因为有深厚的艺术积淀,才融会贯通,把一个小小的葫芦做得如此精美,把诗书画印挥洒得淋漓尽致,那富有国画味道的花鸟人物,那烘托意境的诗词,金石味道的砖刻印章,再赋予它美好的祝福,马上封侯,花开富贵,事事如意等等吉祥幸福的寓意,如何不令人爱不释手?

欣赏着作品,不禁浮现出田园山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飘逸,周天侯一首咏兰花的诗歌《兰花咏》则道出心声。“绿叶淡花自芬芳,深山庭院抱幽香。惠质不堪逐流水,露华何妨润愁肠。何人轻步踏小径,几杯残酒倾三江。怜花还需解花语,花魂诗魄传潇湘。”

责任编辑:

關於我們 聯系我們 法律聲明 廣告服務 報社人員 記者查詢

聯繫電話:+852-53092007    電子郵箱:shijiedaobao@163.com    國際標準刊號ISSN2617-0485

Copyrights 世界導報社 2018--2020 www.hksjd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51138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