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

南昌大学:送赣韵宣本草访古道 传非遗润乡民兴凤山

时间:2025-07-14 11:30:02 来源:县域频道 人气:

2025年7月初,南昌大学际銮书院“际启新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来到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开展为期多日的“文化+健康+环保”综合实践。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非遗活化号召,队员们携赣剧脸谱、中医药材和环保工具等,为村民送上戏曲体验、草本科普、文脉踏勘与村庄清洁四重“大礼包”,用青春能量激活千年古村的盛夏活力。

一、送戏下乡,笔绘赣韵

南昌大学际銮书院“际启新程”小队携赣剧走进婺源凤山村。队员黄丽琼先以图文连缀《还魂记》《借靴》等折子,将弋阳腔至乱弹的衍变娓娓道来,又以本校教师陈俐教授的“沉浸式课堂”作范例,点燃孩子好奇。随后,空白脸谱铺陈长桌,颜料成河:红忠白奸,蓝勇黄智,笔尖翻飞间,戏剧符号化作童稚想象。志愿者穿梭讲解色彩隐喻,鼓励自由创作,一张张独一无二的面具被高举展示。室内童声与锣鼓隔空呼应,赣韵由此越过戏台,沉入乡间。活动末,师生与孩童合影,约定再会,非遗在笑声中悄悄扎根。

小朋友与自己绘制的面谱合影  樊启越 供图

二、中医药道,护佑健康

南昌大学际銮“际启新程”小队携药材与故事,在婺源凤山村铺开一场“草本生活节”。先由队员黄小忠以“阳虚宝宝”等小故事开场,把九种体质、对应食材化作顺口溜,让村民秒懂“吃对就是养;。随后孩子围着红枣、枸杞、菊花,按方抓药,亲手泡出一壶壶琥珀色的暖茶;队员徐旭东接着用卡通海报拆解流感、手足口病的传播链的秘密,现场示范“七步洗手”;同时介绍拔罐、刮痧等,并让现场观众体验;队员付敏欣则把十二经脉化作“地铁线路”,让孩子在身上“找站点”,惊叹声此起彼伏。最热闹的是艾草锤工坊:碾药、装袋、封口、轻敲,咚咚声中艾香盈室,孩子们举锤互敲,笑称“自带驱蚊神器”。一天之内,汤液、罐印、锤声、笑声交织,中医的温度与趣味在古村弥漫,留下满屋清香。

现场观众在认真学习制作艾草锤  樊启越 供图

三、乡土文脉,追忆先路

南昌大学际銮书院“际启新程”小队循着青苔石阶登上浙岭,以脚步丈量徽饶古道。村书记在斑驳碑刻旁讲述徽商挑茶、马帮铃响的旧日繁盛,也将方婆施茶、堆石成冢的温情代代相传。队员们一路记录路面宽窄、坡度数据,俯身拾起隐藏草丛的塑料与烟蒂;随后伫立“吴楚分源”界碑,聆听春秋疆界与水系分水岭的故事,感知地域文化交汇的脉搏。残墙“同春亭”前,大家围拢村书记探讨古迹保护之法,并约定把所见所闻带回校园,化作创意设计与文化宣讲的新素材,让沉寂千年的驿道在当代语境中重新发声。

实践队员走访驿道后的合影  樊启越 供图

四、青春涌现,实践前行

南昌大学“际启新程”小队扎进婺源凤山村,青春热浪瞬间点燃山乡。清晨,黄小忠亮出五彩音标卡,把枯燥发音化作游戏闯关,孩子们追着字母跑,笑声撞醒老屋。午后,王萌把防溺课堂带进孩童之中,真实案例像连环画,击鼓传花答安全,童声齐诵“六不准”。另一支队伍挥汗如泼,扫走陈年垃圾,铲净沟渠落叶,村民竖起的大拇指成了最亮的奖章。一天之内,英语的种子、安全的盔甲、整洁的容颜同时落进凤山,青年与乡土撞了个满怀。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713/9114d3a5993c8a17daecc47034a2cf9f.png

 

实践队员进行清扫任务  樊启越 供图

至此,南昌大学际銮书院“际启新程”实践队为期多日的凤山之行画上句点。村道更净、童声更亮、艾草余香仍在檐角浮动,而队员们已收拾行囊,带着古道的风声、脸谱的颜料和村民竖起的大拇指踏上返程。这支队伍留下的,是被激活的非遗课堂、被刷新的卫生习惯、被丈量的文化坐标;带走的,则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鲜活注脚。凤山村的夏夜归于寂静,却为下一次重逢埋下伏笔。故事未完,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仍将继续。(通讯员何志轩 樊启越 徐旭东)

责任编辑:

關於我們 聯系我們 法律聲明 廣告服務 報社人員 記者查詢

聯繫電話:+853-65203865    電子郵箱:shijiedaobao@163.com    國際標準刊號ISSN2617-0485

Copyrights 世界導報社 2018--2025 www.hksjd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51138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