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说说老百姓学党史那些事

时间:2021-05-01 21:20:47 来源:世界导报 人气:

 

当前,全党、全国轰轰烈烈学党史,史无前例。

但老百姓:

要不要学?

学什么?

怎么学?

值得大家深思……

我是个退休近二十年、赋闲在家的老百姓,自认比较了解老百姓的事。

老百姓要不要学?回答是肯定的:

要!

而且十分必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业,辉煌成就,有目共睹!

为什么在老百姓中,还有不少杂音?

有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我国移民达1073万人,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移民输出国。

我国富豪移民位于全球第一。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上市前己移民新加坡,海底捞月赴港上市后,成为“新加坡首富”。与中国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我们身边,凡是有点本事,弄到一点钱的人,许多人把小孩弄到国外去了,有的则把财产转移出去了……

这说明什么?

“美国月亮比中国圆”现象,随处可现;

一些酒店、广告喜欢用洋人名字……

有资料显示:清华、北大出国的高才生,留到美国的不在少数。

一些人,到美国转一圈,回来就大谈美国如何的好……

有一次,我一位在美国办了绿卡的亲戚,带了美国籍儿子一起吃饭。

我在桌上说了一通美国怎么不好的话,这个仅七、八岁的“小美国佬”,竟然用美国话反击我!

还十分气愤:要我“住口”……

国内小孩,听到有人骂共产党,会如何反应?

共产党奋斗百年,把中国建设成今天这个样,为什么还有不少老百姓,对共产党不满?

有一个十分值得“悟”的问题:

当年深圳人因为穷,冒着生命危险逃港:

今天有了钱,却不少人千方百计办移民……

当年,有一首唱得很响歌,叫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去见毛主席:

事实是,1955年,库尔班分得土地,种上小麦,内心十分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因此,要骑着毛驴带上一袋馕去北京,感谢毛主席。王恩茂知道此事,特批库尔班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见到毛主席……

而今天,老百姓获得的幸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都好!反而为什么还有不少人,对共产党说三道四?

笔者认为,党史教育,应贴近老百姓的实际,解决灵魂深处问题,为党在新时期,新长征,扎牢思想根基。

习总书记号召,学党史,特别讲到“悟思想”,……我认为,这是学党史的核心——

就是让老百姓从心里真正把“共产党好”、“共产党能”这两句话,在心里扎根。

把对共产党的“爱”,扎根心底,这是全党学党史的根本目的。

党的干部学党史和老百姓学党史,不能一个调、一本书、一个要求。

笔者认为,老百姓学党史,重在增强对共产党的感情,使老百姓从心里悟出“共产党好、共产党能”这份真情!

过去、现在、将来,老百姓对共产党的真情,比黄金还重要!

中国曾有两个大党,一个叫国民党,一个叫共产党。

国民党曾经也是不得了的“威风”,今天为什么落到如此地步?一句话,失民心!

共产党建党百年,奋斗百年,取得如此辉煌,也是一句话,得民心!

如果还像过去那样,检验学习成果,只看读书笔记,只看谁的歌唱得动听,只看谁的专栏办得好看,那只是:穿新鞋,走老路!辜负了习总书记一片厚望。

据笔者观察,目前有些单位还就已经在这样做了……

如果学党史,只把功夫下在背名词,搞些唱歌、跳舞,或只满足于到红色景点转转、看看,那就把习总书记的“学党史,悟思想”的指示,领会偏了。

笔者认为,全党,全国学党史,尤其老百姓学党史,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把心思用在增加大家对共产党的“爱”这篇大文章上,爱党自然爱国、爱人民、爱领袖。

这应是这次全党、全民学党史的根本目的。

百年庆典,搞些活动,情理之中,但绝不能把心思都在这个方面。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深思。

下面,说说老百姓学党史,学什么?

你去翻翻历史,战争年代,共产党动员老百姓参军、参战,那些形式多“土”?多简单!又多有说服力……

现在宣传标语,太洋,太“花”,可谓高大上……

笔者研究过一些党史资料,现在党史材料版本太多,内容太丰富,面面俱到。

其实,老百姓听了,还是云里雾里,理不清。

百年党史,学什么?笔者认为:老百姓学党史,重在搞清: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百年奋斗,靠什么愈战愈强?

关键把握三条:

首先,要弄清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习总书记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

党的初心使命,是党史主线主题、主流本质。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谁?为了谁。

习总书记说: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后来,他又说: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这就是共产党建党百年一以贯之的奋斗方向,这就是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崇高信仰!

共产党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就把这一条确定为奋斗目标;

每个党员入党宣誓,都要有这一条: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什么叫伟大?我以为,伟大在于能一以贯之的为实现自己目标而奋斗!

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成功的秘诀也只有两个字:“坚持”!

百年大党,能有今天,全在这一条!

习总书记叫大家“不忘初心”,表明党中央,在新时代要继续把1921年写在自己旗帜上的话,坚持下去的决心!

中国共产党,多次绝处逢生,靠的是信仰的力量!

百年党史,全是这些记录……:

信仰,永远是共产党的定海神针!

学党史,首先要在树立信仰上下功夫。

看看南昌起义史……

看看万里长征史……

看看抗战史……

看看解放战争史……

你就懂得共产党的伟大,在于信仰的力量!

有人说,要明白所有事,只要弄清楚那一件事。

笔者是十年专门研究南昌起义学会的负责人,对结合党史、军史、革命史,进行理想信仰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南昌起义,是中共早期组织领导诸多武装起义中,影响最大,规模最大的伟大壮举!南昌起义的英雄事迹,就是展示共产党人追寻理想,忠诚信念,坚守初心的生动教材。

笔者从阅读南昌起义史料中,深深感到:

南昌起义,是一部无言大书,阅读这部大书,它不仅使读者对前辈腾生敬意,更是对读者一次信念的洗礼,血性的提升,斗志的催生,动力的激励!

南昌起义时,贺龙尽管还不是共产党员,但跟党走的人生目标已经确定。在共产党最困难的时候,他选择了共产党。

1927年7月23日,当谭平山把南昌暴动决定告诉他,征求他的意见时,贺龙坚定表示:

“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示。”

贺龙把一个军的部队交给共产党,为的是什么呢?

1938年,蒋介石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问贺龙:

你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军长不当,去参加共产党的南昌暴动?

贺龙用“政见不同”回击了蒋介石。[1]

叶挺的部队是起义军的基础力量,他的态度极为重要,面对党的指示,他毫不含糊,表达了对起义的坚定支持。

叶挺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具有将军军衔,每月有几百块大洋收入,生活优裕,又是北伐名将,战功卓著。然而,在党的指示面前,叶挺却毅然放弃这一切,义无反顾投身起义之中。

叶挺作为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之一,参与起义策划、组织、和指挥,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老一辈革命前辈为了忠诚初心与使命,听党指挥,勇于献身的政治自觉,是南昌起义暴发的政治基础。

周恩来是南昌起义领导核心,是坚守信仰、听党指挥的杰出代表。

1927年,是中国革命的低潮,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反革命势力甚嚣尘上……中国共产党人,从大屠杀的血泊中惊醒:

“只有举行武装起义,才是唯一出路。”

就在这个革命与反革命博斗危急严重关头,周恩来临危受命。

正当起义准备紧张有序进行中,从莫斯科吹来一股冷风……

7月26日下午4时,在汉口一所住宅,中央委员会秘密举行会议,新来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传达了共产国际对南昌起义报告的复信:

“如毫无胜利的机会,则可不举行南昌暴动。”[2]

无论当时还是今天,都会认为这实际上是一封不完全同意起义的电文。根据共产国际代表指令,张国焘于7月30日赶到南昌,当张国焘介绍完这次来南昌意图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砰地拍响了桌子!虽然周恩来的怒火当时是冲着张国焘来的,但谁都知道,这实际上是积累了几个月压抑情绪的总爆发。

争论实质是两个问题:

一是对联共中央指示的认识。联共意图是要停止这一暴动,而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们,从当时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分析南昌我军处于绝对优势实际,认为起义成功大有希望,抵制了联共的错误主张,为中国共产党人生存,勇敢迈出了第一步。

二是对张发奎的态度。张国焘坚持“不经张国奎同意,就不可动”的右倾观点,周恩来则是坚持把发动起义和争取张发奎的工作分别开来。不能因为做张发奎的统战工作,而停止起义。

形势逼人。张国焘在大家说服下,31日中午,张国焘终于表示:鉴于南昌的实际情况,暴动计划不能改变,个人同意举行暴动,会议终于决定次日凌晨四点举行暴动。(后因叛徒走漏消息,起义提前2时发动。)

从上面材料,不仅可以看到以周恩来为首的起义领导人,充满政治智慧、坚持原则的坚定立场,而且展示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政治自觉。

1959年1月18日,贺龙视察八一起义纪念馆时说:“周恩来对党的忠诚和坚定,是起义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他,起义很可能会夭折。”[3]

1927年9月19日,朱德指挥第二十五师约2500人,驻守三河埧,10月3日至6日,与来袭之敌钱大钧部2万余人激战三天三夜后,突围到饶平,当得知潮汕主力失败消息,一时感到震惊和茫然……

当时失败主义笼罩全军,不少人主张分散活动(实际上是散伙)。

而来袭之敌,约4万佘人,企图扑灭南昌起义火种……

在这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朱德振臂一呼:“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4]朱德率领起义军北上西进,历时半年之久转战,终于1928年4月28日,走上井冈山,迎来“朱毛红军新时代”。

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朱毛会师的艰难历程,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写照。

经历二十二年浴血奋战,南昌城头升起的军旗,终于插遍祖国大地。

共产党伟大,还在于,她从一成立就建立了自我纠偏机制。

习总书记说:打铁还要自身硬。

共产党犯过错,出现过不小问题。但她有一套自我纠偏机制,且在百年奋斗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纵观百年历史,共产党就是靠这个武器,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失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要对共产党“赶尽杀绝”,中国革命“命悬一线”,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冲破共产国际束缚,打响了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反革命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红军五次反围剿,陷入绝境,湘江大战,中央红军从八万多人只剩下三万……是遵议会议扭转了红军失败的命运。

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华国锋、叶剑英一举粉碎“四人帮”,才有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有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大前夕,党内、军内腐败,已危及党的生死存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反腐大旗,迎来了党的新生……

这些年,党内、军内触目惊心的反腐斗争,让全国人民重新看到了希望……

共产党“能”!就是靠自我纠偏机制,一次次把党从生死存亡边缘,挽救过来,保持了党的勃勃生机!

共产党的党魂,叫“实事求是”(这应是马克思主义精髓)。今天,共产党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能永葆青春,全靠这个法宝!

马克思主义“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写照。

讲共产党伟大,还有一条特别重要的,就是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产生了一批伟大的领袖。

领袖的作用,近些年讲少了,其实这一条是关键。

中国共产党创立,功劳首推陈独秀、李大钊。

陈独秀不仅是嘉兴南湖启航红船的船长,而且是从一大到五大的党的总书记。纪念百年华诞,不能忘记这位红船的首任船长。他是新文化的旗手,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历史上共产国际把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全推给陈独秀,这是错误的……

如何评价陈独秀的功过,中央已有新论……

当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最具卓越贡献的,应该首推毛泽东。

关于毛泽东的研究,舆论有一种简单化现象。一种是认为毛泽东晚年有失误,并把党属于领导集体的错误,都归到毛泽东一人头上;另外一种,出于对毛泽东敬仰和怀念,认为毛泽东没有任何缺憾和失误。这都是没有读懂毛泽东,放在百年大党历史中研究毛泽东,才能真正懂得,毛泽东这样一代伟人,使我们的民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他改变中国数千年来一盘散沙的局面,从此中国大地出现了焕然一新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是中共又一个大的转折,她开创了“新时期”,这个历史意义在以后党的发展中,会更清晰,更明确。

笔者看到胡耀邦女儿写的一篇文章,记述了胡耀邦不当总书记后回老家,有许多老百姓来看他,和他合影。有一对夫妻,给他说:

共产党现在腐败了,我要退党……

像这样敢讲真话的党员,现在太少了。

如果不是习总书记的伟大,共产党的历史真有改写的危险……

领袖的作用太大、太重要了。

学党史,如果丢失了这一条,等于白学。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的作用,这是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的真理。

百年党史,内容太多,学什么很重要。面面俱到,老百姓学不懂,学不到,但关键这三条,要搞清。否则,必走过场。

最后说说,老百姓学党史怎么学?也值得深思。

学党史,在弄清党的伟大基础上,还要从党史中吸取新的力量,从而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学党史,怎么学?各个层次有不同要求。

老百姓学党史,更不应规定一个模式。

笔者认为:要重要效果,一切应从实际出发。

老百姓那里,已创造了不少鲜活的办法。

站在一个老年读者角度,有三条建议:

第一,特别需要把“老三篇”拿出来再读一读。

《纪念白求恩》,论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品质;《为人民服务》,论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愚公移山》,论述了在困难面前“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去争取胜利”。

这三篇文章,易读易懂,集中解决人生观,价值观,用习总书记话来说,都是针对“思想上的总开关”。纪念建党百年,重温“老三篇”,意义重大。

第二,特别需要发扬老红军,老八路的老传统。

笔者十分荣幸,在军旅生涯中,遇到几位老红军、老八路,他们身上表现的老共产党人好传统,激励了笔者一辈子……

1973年,笔者在254团1营当营长,一天,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到团里检查工作,直接冲进我们营区,不听一句汇报,在营区转了一圈,见操场边有一座山坡,一句话:“平掉!”到连队伙房,看有没有磨豆腐的磨子,到猪栏看猪养得如何?看营房前后黄土地,拾起两块鹅卵石,要求营区铺上石子路……看了一圈,丢下一句话:“今年春节我还来。”

这年大年初一上午九点,他的车子真的开进我们营区……

一个大军区司令,如此精、准、细、实抓工作的作风,如果不是亲历者,你能信吗?但确是笔者亲历的事实。

1982年,笔者在253团任团长,接到师长通知: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萧克要来团里了解当前部队训练情况,他曾是总参分管训练工作的大领导,在团里活动一天……

他不看训练表演。他说,那是摆花架子,劳民伤财。

他车子到了团里,直接开到战术训练场,看工事,看布局,听战术训练构想,钻进地下工事,问如何打地下工事?……

转了半天,又转到营区,看营区内训练设施……

下午,开个小型座谈会,问问基层干部情况……

当年参加北代战争、参加南昌起义、参加长征、参加抗日战争、参加解放战争,身经百战的老红军,那种求真、求实的老传统,在萧克将军身上,真是熠熠生辉!

1996年,笔者在赣州军分区任司令员,一天接待办同志报告:刘伯承夫人汪荣华住进军分区第二招待所。笔者赶到,请她住进军分区营区内条件较好的第一招待所。她说:哪里也不去,这里安静,很好。

汪荣华16岁参加红军,18岁在长征路上一个小镇和刘承伯结婚。正军职退休,已年近八十,只带一个随员到赣州,她说:到伯承战斗过的地方,代伯承转转……

不住高等宾馆;

不接受任何吃请;

朴素得令人震惊!

如果不是笔者亲见,谁人能相信:一位开国元勋的夫人、老红军,竟会如此简朴!

笔者不是文人,纪念建党百年,编著了一本《讲述身边共产党人的故事》的书,就是讲:共产党何谓伟大?伟大在老一辈的老传统中!

字里行间,是笔者真情的流露……

第三,特别需要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

凡到赣南工作同志,都听过“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的传统山歌。笔者在赣州军分区工作五年,深受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感染。

方志敏应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典范。他的廉洁作风,更是今天共产党人的楷模。

时任赣东北根据地苏维埃主席兼财政部长的方志敏,有一次返家乡探视母亲时,婶婶以为他当了大官,就向他讨钱买盐。方志敏听后大笑起来,对婶婶说:“我哪里有钱?我管的钱是公家的。我总不能用公家的钱给你买盐。婶婶,有困难请叔伯兄弟凑一点,帮帮忙吧!”

方志敏的清贫思想,不是单纯的个人修养,而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010年9月,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一次讲话中说:

“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方志敏式的清贫,正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写照,正是共产党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科书!尤其在今天对培养新时代廉洁自律好作风,更有深远意义。

 

责任编辑:焦晓东

關於我們 聯系我們 法律聲明 廣告服務 報社人員 記者查詢

聯繫電話:+852-53092007    電子郵箱:shijiedaobao@163.com    國際標準刊號ISSN2617-0485

Copyrights 世界導報社 2018--2020 www.hksjd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51138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