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书画

平凡的我,徜徉在《平凡的世界》里

时间:2020-04-29 19:07:58 来源:世界导报 人气:
    哎呀啊哈
    山挡不住
    挡不住、挡不住、挡不住云彩
    树挡不住
    挡不住、挡不住、挡不住风
    神仙也挡不住
    挡不住、挡不住、挡不住
    人想人
    ……

    世界导报讯:(资深媒体人、作家怀家伦写于2020年2月13日晚)这是56集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里的插曲《神仙挡不住人想人》。这高亢、嘹亮而又豪迈的歌声,在空旷的黄土高原上空久久回荡着、萦绕着,穿破云霄,直冲人们的耳畔。

    我无论在电视里、微信里,还是在抖音里,每每听到这首插曲,我的鼻子都会酸酸的,泪水溢出了眼眶……

    这是一首神曲,唱出了炎黄子孙顶天立地的魂魄,唱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真实的渴望、辛酸和无奈。我想说,这首神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她记录了一代人对贫穷、饥饿、疾病、煎熬和忍耐的感悟。

    2020鼠年春节期间,大多国人都是宅在 家里,关门闭户,享受着从来没有的长假。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清闲,读书写作累了,便躺在床上看电视,来打发时间。

    这天下午,打开电视,平凡的我,再次走进《平凡的世界》,再次聆听《平凡的世界》里那悠扬、哀怨的神曲《神仙挡不住人想人》,我的心再次沉了下来,剧情再次把我带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温这一代人的出生、成长、青春、奋斗、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故事;故事里的人和事,再次让我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再次激起我感情的涟漪,再次让我热泪盈眶……


    知道路遥这个名字,还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说起。那年那天的上午,我骑着自行车去20里外的河南鹿邑广播电台送一篇新闻稿件,听台里的老师说,县电影院正在放一部叫《人生》的电影,对人生确实有很大的启发,建议我去看看。于是,我不顾饥肠辘辘,把自行车寄到电影院门口,买票进去观看。从这部电影里,我得知原著是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和刘巧珍的形象,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看得我泪眼模糊,如痴如醉。

    第一场电影结束了,我觉得意犹未尽,赶紧躲在暗处,接着又看第二场,重温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仔细品味每一个人物形象。《人生》中的高加林就像是我的影子,我在思考,我在感叹,我人生的路该怎样走,才不辜负青春韶华,我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

    当全天电影结束时,我起身就走,竟忘记座位上的提包,包内有某函授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寄自行车的牌子,最后我费尽周折也没能找到。夜幕降临,电影院门前的自行车看管处只剩下我的一辆自行车,孤零零地放在那里,由于我的车牌丢了,好说歹说,看车人就是不让推走。最后,我找到在城里工作的一位老乡作担保,才把车子推走。


    黑漆漆的公路上,只见我一人骑行,沿着311国道朝家的方向奋力飞奔着,脑海里还不断闪现着高家林的形象,思考着他在事业、爱情、婚姻和家庭中的矛盾冲突,不知不觉,骑到太清宫东头。谁知,在公路旁的人行道上有一个小桥墩,桥墩旁边有条小沟,我路过此处时不小心连人带车一头扎进了沟里。我从自行车上一头摔下来,摔了个倒栽葱,我起身拍了拍屁股,觉得没事儿,就骑车继续前行。回到家里,父母已经进入梦乡……

    后来,我从收音机里又断断续续地听到路遥先生另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又深深地吸引了我。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的泣血之作,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该书以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现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斩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在此后的多年里,这部书感动了无数人,影响了无数人,路遥也因此赢得无数人的尊敬。如今,路遥已离世20余年,但他遗留在世间的生命之作《平凡的世界》愈发被人喜爱。路遥,这位最终倒在干渴路上的文学夸父,依然值得我们对他肃然起敬。

    20多年后的今天,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再次释放出不可想象的能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为当下浮躁而弥乱的社会注入一股清新明净之风。

    看《平凡的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流泪,反正我每次看都是泪流满面。也许是因为我与故事里的某人有着相似的经历,也许是因为我对故事里的人物理解得无以附加,也许是因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着我的影子,也许他们中有我的过去、有我的现在、有我未来的样子。


    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主要讲述了黄土高原上两个好男人和三个好女人的故事。孙玉厚大叔老实憨厚,生下了两个有出息的儿子孙少安和孙少平,故事以两条主线展开,孙少安是内线,孙少平是外线,他们一个是现实主义者,一个是理想主义者。

    我敬仰孙少安,少年时代担负起青年的责任,青年时代担负起家庭和集体的责任。少安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作品对润叶痛失她心爱的少安哥后,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进行了大量而又深情的描写。我为润叶难过,我相信他们之间的真爱,只是束缚他们的东西太多。少安因农民身份而产生心理落差,因贫穷而产生敏感和自尊,还有双方家长不解的态度,所以少安为此做出了妥协与让步,他只有把对润叶那深深的爱埋藏在心底。所幸的是,少安后来遇到贺秀莲,也许只有秀莲这样的好婆姨,以她母性般的温暖与呵护,才得以抚慰少安那颗受伤的心。最后,少安只能与润叶成为兄妹……

    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新潮的人。他在改革开放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终有收获。但是有得必有失,每天给他温暖、帮助他事业成功的妻子秀莲却病入膏肓。

    除夕之夜,当少安拉着重病的秀莲回到双水村,村里红灯高挂,烟花齐鸣,奄奄一息的秀莲对少安说:你笑,我跟着你笑,你流泪,我都替你抹……这时,那首神曲《神仙挡不住人想人》再次唱响:
    ……
    山挡不住云彩
    树挡不住风
    神仙挡不住人想人
    ……
    我想,你我都是平凡人,谁也挡不住命运的变幻无常,永远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

    我理解孙少平,理解他最初的自卑,理解他的不甘心,理解他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和坚信。他高中毕业以后,在村里当了老师,后来又不让当老师了,就去城里打零工,再后来当上了煤矿工人,靠自己的能力当上了班长、考取了省煤炭技校,还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成为一名作家,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自己命运是何等的挣扎。

    田晓霞说,少平和别人不一样,他是个有另外世界的人。换句话说,少平是一个有自己独立精神世界的人。因为他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仍然没有忘记读书,没有放弃学习,他阅读了大量的像《红岩》、《创业史》、《红与黑》、《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这样的中外文学作品,还有晓霞推荐给他的时事评论等相关书籍。在物质匮乏,书籍稀少的年代里,而他的世界是如此丰富强大。他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他是去城里揽工还是去大牙湾下煤矿,他都很独立,在强烈自尊心的驱使下,他不人云亦云,但也不乏悲悯与仁爱之心。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活法,他的意志是如此坚韧。

    少平和晓霞的爱情从头到尾都充满着单纯和理想化。一个煤矿工人,一个省报记者,地位如此悬殊,晓霞却义无反顾喜欢着少平,少平也真心地爱着晓霞。然而,当他们就要开启新的征程时,晓霞却在抗洪前线采访中牺牲了。晓霞是为营救洪水中的女童而牺牲的,晓霞成了少平心中永远的霞光、永远的痛。

    此时,银屏外又响起了《神仙挡不住人想人》这首神曲:
    ……
    羊啦肚子手巾哦
    三道道蓝
    咱们见个面啦容易
    拉话话难
    ……
    我边看边听着这首神曲,眼眶又湿润了。从此,他们的爱情不用担心有人破坏,也完全不用考虑现实生活中的艰难,所以她们只能存活在精神世界里。试想,如果晓霞没有牺牲,一个市委书记的女儿、前途无量的省报记者,与一个大牙湾的煤矿工人之间,他们会有未来吗?

    悲剧往往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小悲剧有小毁灭,大悲剧有大毁灭,这就是艺术作品的魅力。当然,艺术的悲剧是为了让现实的悲剧不再重新上演。

    总之,我作为一位平凡人,徜徉在《平凡的世界》里,从少安和少平的身上感到了抗争、倔强和奋斗之精神,从润叶、秀莲和晓霞这三个女人身上看到了纯朴、真诚和良善之光芒。在当今金钱至上的年代里,我们渴望返璞归真,渴望理想之光,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壁垒的支撑。

责任编辑:怀家伦

關於我們 聯系我們 法律聲明 廣告服務 報社人員 記者查詢

聯繫電話:+852-53092007    電子郵箱:shijiedaobao@163.com    國際標準刊號ISSN2617-0485

Copyrights 世界導報社 2018--2020 www.hksjd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5113819号-1